欢迎访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今天是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瞿林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 (2): 29-53.  
摘要2551)      PDF(pc) (1908KB)(1087)    收藏
中华民族是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春秋战国至秦汉皇朝是其形成时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皇朝是其发展时期,五代、辽宋夏金至元明清皇朝是其壮大、巩固时期,近代以来是其走向自觉意识和伟大复兴时期。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表明,这是一个以无可辩驳的历史实际和历史逻辑彰显于世界的伟大民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双减”政策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问题与对策
姚计海, 张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 (6): 41-49.  
摘要2111)      PDF(pc) (1298KB)(1426)    收藏
“双减”政策旨在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的出台给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有助于丰富教师专业知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并增强教师专业情意。但是,“双减”政策也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教师专业理想与信念有待加强,教师激励与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规律有待探究。为此,在教师心理层面要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提高其专业发展自主性;在学校管理层面要加强管理激励,赋予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权;在教育政策层面要发挥政策导向,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在理论研究层面要加强科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引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要义与路径——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分析
薛二勇, 李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0 (1): 16-26.  
摘要1981)      PDF(pc) (1366KB)(1817)    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强国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目标和基本方向。我国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化发展阶段;优先建设教师队伍,教师进入全面素养提升阶段;始终关注教育公平,公共教育服务迈入均等化阶段;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基本形成公民并举的办学格局。我国教育已经进入世界教育发展的中上水平、人民教育获得感逐步增强,教育强国建设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我国教育改革因势而为、与时俱进,形成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要义,即制度上,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方向上,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需求作为教育改革动力;价值上,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公平与优异并存体系;方法上,以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建设教育法制保障的体系。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要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把人民满意作为教育导向、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幼有所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蕴
洪秀敏, 刘友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 (2): 17-28.  
摘要1622)      PDF(pc) (1388KB)(668)    收藏
实现“幼有所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回应民生关切、增进民生福祉的美好期待和科学构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遵循和根本目的,深刻把握发展托幼事业的时代背景,系统提出“幼有所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揭示何为“幼有所育”、为何要“幼有所育”、“幼有所育”育什么等重要理论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幼有所育”重要论述,紧抓婴幼儿家庭建设、保教人员队伍建设、育幼资金投入及托幼机构质量提升,为建设人民满意的“幼有所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出生至入小学前的婴幼儿充分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保育和教育做出不懈奋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汉语词汇的发展阶段及其演进机制
王贵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 (2): 107-119.  
摘要1277)      PDF(pc) (1604KB)(1325)    收藏
汉语词汇的发展经历了单义词发展阶段、多义词发展阶段、派生词发展阶段和双音词发展阶段四个阶段。由单义词发展为多义词,其演进方式主要有词义离析、词义移植、词义延伸三种。词义离析是词义发展过程中,一个词义拆分为两个词义。词义移植是以共同特征或互有关联为依据,把新义移植到旧词中。词义延伸指词在使用过程中受搭配词语的影响延伸出新的词义。由多义词发展为派生词,其演进方式主要是语音派生和字形派生。语音派生即改变原词音节的部分音素,使原词派生出新词。字形派生可分为字形上有承继关系和没有承继关系两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我国公办性质幼儿园改革的发展方向、改革原则和政策建议
庞丽娟, 袁秋红, 王红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 (1): 55-61.  
摘要1270)      PDF(pc) (1207KB)(749)    收藏
当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孩生育政策,对作为基础性支撑的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加快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办性质幼儿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重要力量,近十年重新回归国家公共教育政策视野,不少地方也出台了支持公办性质园发展的利好政策,但尚未能有效解决其发展长期存在的管理体制、投入体制机制、教师政策制度等深层次问题。在新形势下,为充分发挥公办性质园在多快好省地拓展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普及普惠并有质量的发展,应坚持公益普惠的基本价值取向,将公办性质园纳入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管理体系的发展方向;坚持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着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实事求是因地因类制宜、政府和举办方双轮驱动的四项改革原则;建议进一步理顺公办性质园管理体制且推进属地化管理,建立健全投入保障与使用机制,创新完善教师人事制度与待遇保障政策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融媒体环境下重大突发事件的社会舆情风险与整体治理策略
傅昌波, 刘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0 (4): 151-160.  
摘要1240)      PDF(pc) (1251KB)(1355)    收藏
提升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的形成,是公众、媒体、政府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在融媒体环境中,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日益表现出“系统性风险”的特征,舆情风险“触点”增多、全平台扩散、演化更趋复杂。不同社会子系统之间交互影响,容易导致舆情风险的放大蔓延,造成公共失信、社会失序以及治理失败。融媒体环境下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系统性风险的治理需要整体策略,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舆情引导,从监测预警、风险研判、分类处置、信息发布、靶向供给、强势引领、社交传播、精准管控和形象修复等九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吴晓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0 (4): 15-22.  
摘要1129)      PDF(pc) (1208KB)(668)    收藏
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是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标志性开端的。这条道路有两个本质规定,即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之所以与马克思主义发生本质的关联,是因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必须经过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来为之奠基,而这场社会革命历史地采取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定向。然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发生本质关联的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本质的联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不仅展现出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的重大意义,而且展现出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对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重大意义。这是一种“世界历史意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展现出世界历史意义,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在于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而且在于:它在完成现代化任务的同时,在占有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正在积极地开启出一种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近代国人的现代国家认同——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郑师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0 (1): 115-132.  
摘要1126)      PDF(pc) (1465KB)(684)    收藏
近代国人的现代国家认同既是近代中国融入世界过程的应有之义,也是甲午战后新生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产物。从戊戌到辛亥,维新派与革命派两大政治派别先后领导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前者打破了王朝国家的坚冰,将现代国家认同的价值取向第一次引入了国人的视野;后者则径直推翻了王朝国家,创建了民主共和的新国家。如果说民国建立是近代国人现代国家认同的里程碑,那么其奠基则应追溯至戊戌时期。两派各有所见,各有所蔽。前者主张共和革命,顺应了时代的走向;但其倡“排满”与“种族革命”,却不免有封建种族主义的偏见,而与民族建国初衷相矛盾。后者抵拒共和,失去了曾拥有的时代弄潮儿的资格;但其反对“排满”与“种族革命”,主张以四万万人“组成一大民族”共御外侮等等,在处理中国多民族关系的问题上,表现了较前者更为理性的精神,应乎了民族建国的历史大趋势。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形成了历史张力。“五族共和”显然是扬弃了双方的“所蔽”,而包容了彼此的“所见”:“大民族主义”与共和革命,即体现了民族建国的应有之义。中华民国的建立成为了近代国人实现现代国家认同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彰显了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觉醒。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普惠性幼儿园提质增效的挑战与变革
洪秀敏, 朱文婷, 张明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0 (1): 70-76.  
摘要1076)      PDF(pc) (1295KB)(1515)    收藏
普惠性幼儿园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历经了从“保基本”到“有质量”的发展阶段,我国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为补齐普惠资源短板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依然面临着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短缺”与“过剩”现象并存;财政投入不均衡,普惠性幼儿园投入效益亟待优化;办园体制差异明显,普惠性幼儿园资源享有不均衡;质量和内涵建设有待提升等问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普惠性幼儿园的提质增效,应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结构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质量变革,促进普惠性幼儿园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大徐本《说文解字》四大版本小篆字形对比研究
周晓文, 李国英, 杨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0 (3): 129-136.  
摘要1057)      PDF(pc) (1540KB)(1208)    收藏
许慎所撰《说文解字》不但是汉字学研究之鼻祖, 也是汉字教学和小篆书法写作的范本, 自问世以来, 对后世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其重要, 流传版本众多, 清代以来, 尤以大徐本《说文解字》额本、孙本、陈本、光绪本四个版本最为通行。因原本早已亡佚, 现存版本之间亦存诸多差异, 既有正误之分, 亦有优劣之别。从文字学角度对字形进行校勘、甄别和分析, 对学术研究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 在“字料库”基础上, 对大徐本《说文解字》的四个版本字形进行穷尽性校勘和考证分析, 发现存异字形主要有形讹和异写两类。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包括政治避讳、传抄刻印和个人对小篆构形理解的偏差等诸多方面, 这是数字化系统下研究传统学科问题的一次有效尝试, 为基于“字料库”的全汉字整理与研究积累了经验, 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智能制造的本质
戚聿东, 徐凯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 (3): 93-103.  
摘要1053)      PDF(pc) (1350KB)(738)    收藏
与以往技术革命相比,智能革命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还能依托智能化技术实现“产消合一”;智能制造的本质就是基于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进行精准、高效的供需匹配,实现生产过程的个性化定制,最终以“产消合一”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无限发展的生产能力与有限消费之间的矛盾,克服生产过剩;“产消合一”在微观、中观、宏观层面都呈现边界模糊、跨界融合的态势,具体表现为拉平产品价值链的“微笑曲线”、逐渐打破企业边界、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融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王炳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 (6): 5-10.  
摘要999)      PDF(pc) (1228KB)(308)    收藏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奠定了实践基础。“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要求。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的智能化应用
任萍, 汪悦, 刘冬予, 李添, 骆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 (4): 150-160.  
摘要982)      PDF(pc) (1346KB)(730)    收藏
我国的心理健康工作在政府的引导下蓬勃发展。对民众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以及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和治疗服务的需求非常急迫。然而,传统的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方法在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等方面都存在局限。近年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推动着心理健康服务走向智能化的应用,能够从更加生态化、更加便利化的角度评估和干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本文针对心理健康的初筛和诊断两个评估过程以及干预和治疗过程,论述传统手段存在的问题以及智能化应用能够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并就其落地应用中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述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绿色创新效应研究:来自281个地级市的准实验证据
陈超凡, 王泽, 关成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 (1): 139-152.  
摘要943)      PDF(pc) (1422KB)(1383)    收藏
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成果,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通过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政府和企业投资、推动金融发展以及吸引优秀人才集聚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并带动所在城市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增加。同时,试点政策对替代能源和节能发明专利的正向促进效应最大,对于对外开放水平较高城市、第二产业集聚度较低城市以及环境规制强度较大城市的绿色创新激励作用更显著。从空间维度来看,试点政策和绿色创新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但试点政策的溢出效应随距离增大呈现衰退趋势。为进一步激励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市创新实践,应从加快试点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因地制宜地采取差异化策略、重视产出端的绿色创新激励、加强区域绿色创新合作等方面入手,更好实现城市“创新”与“绿色”的有效协调和深度融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纪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孙红培, 韩晓蕾, 张润枝, 应中正, 陈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0 (4): 32-38.  
摘要936)      PDF(pc) (1202KB)(498)    收藏
高度重视纪律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始终把纪律建设视为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战斗性的根本保障,在领导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中,围绕纪律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理论创新、制度构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加强纪律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和生命线,必须把严明政治纪律放在首位,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不断完善党的纪律体系,加强体制机制和纪检队伍建设。总结并运用这些经验,可以为新时代推进党的纪律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启示和借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万里茶道:清代中俄茶叶贸易与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研究
倪玉平, 崔思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0 (4): 133-140.  
摘要919)      PDF(pc) (1240KB)(762)    收藏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通道,北方草原丝绸之路是其中的一条重要线路。有清一代,茶叶是中国出口俄国的大宗商品之一种,在北方草原丝绸之路上的经济往来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清代,以茶叶贸易为核心形成了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万里茶道。万里茶道也成为此时期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发展的新阶段,极大地推动了清代中国与俄国等周边国家及地区之间的交流互动。时至今日,在国家发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万里茶道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诗经》中的“天”、“下土”与“地”——早期“天地”观念溯源
翟奎凤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0 (6): 117-126.  
摘要905)      PDF(pc) (1334KB)(594)    收藏
在《诗经》中,“皇天”、“旻天”、“苍天”基本上是神格义,“昊天”兼具神格义和自然义。“上天”的神格义开始弱化,有哲学化倾向,同时自然空间化;“上天”与日月之光紧密关联,且与“下土”相对。“天”、“土”相对可以被看作是“天地”观念的早期形态。《小雅·正月》出现“天高”、“地厚”用语,这表明明确的天地观念已经形成,它应是春秋时期的观念。由绝对意义上的至上神之天,到相对意义上的天地观念的形成,是早期中国哲学发展的重大突破,其思想意义正可谓“开天辟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表现水平研究
王泉泉, 刘霞, 莫雷, 张文新, 李红,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 (1): 46-54.  
摘要887)      PDF(pc) (1247KB)(817)    收藏
人文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首要工程,在当前核心素养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人文教育的核心就在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其中,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人文教育的基础和关键,但目前鲜有系统研究涉及。基于此,本文首先在对人文素养内涵与价值定位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探讨我国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结构维度,提出人文素养的结构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三大关键成分。其中,人文积淀是人文素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人文情怀是人文素养的动力系统,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层面;审美情趣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其次,本文结合当前教育政策、发展科学证据、国际经验借鉴和质性调查分析,研制出我国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具体表现水平。最后,本文旨在为核心素养改革下中小学生人文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包括深刻理解人文素养内涵、探索人文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中小学人文素养研究与培养实践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大众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经典范本
张立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 (1): 36-36.  
摘要873)      PDF(pc) (1269KB)(536)    收藏
艾思奇《大众哲学》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历程中的经典,缘于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和传诵。失学者、哲学初学者、普通读者都属于艾思奇写作意向中的读者对象。《大众哲学》具有革命的引领作用,也有科学的启蒙价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代,始终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因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主题。艾思奇对《大众哲学》的不断修订提示我们,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大众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此面向大众的哲学需要与时俱进,才能确保其经典性得以稳固和强化,并开显出新的意义和向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