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今天是
本期目录
2019年 第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3-25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笔谈
    通古今之变 周万事之理
    刘家和, 瞿林东, 陈其泰, 郑师渠, 晁福林, 杨共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2):  5-16. 
    摘要 ( 356 )   PDF (1837KB) ( 3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持人语]新年伊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在京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致信祝贺。总书记强调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希望全国历史工作者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培养一批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这是中国史学界的一件大事。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特组织一组笔谈,从历史学的价值、中国古代历史学的特点、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历史学学者的职责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的使命等多个层面进行探讨,学理透彻、思想深邃、分析精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新时代历史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与责任担当。(杨共乐)
    改革开放40年学科发展专题研究
    40年来中西古史比较研究的进展
    刘家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2):  17-22. 
    摘要 ( 43 )   PDF (903KB) ( 3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黑格尔有一种偏见,认为东方的文明是古老的,也是停滞的;他在《世纪历史的哲学》中指出:中国历史就是没有发展的历史。这是西方中心论在中国历史问题上诸多错误观点的理论根源之一。由于我国学术界存在着中国史和世界史相互隔绝的情况,搞中国史的不研究外国,搞世界史的不研究中国,长久以来,黑格尔在世界历史范畴内对中国历史的错误观点没有得到清算。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世界古代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林志纯先生提出中西古代文明共同经历了由城邦到帝国的发展两阶段说;吴于廑先生提出世界史是由多而一(即从分散到一体)的过程,其中横向的联系推进了纵向的发展,纵向的发展又转而推进了横向的联系。这些观点说明中西古代历史具有共同规律,这对破除西方中心论有重要意义。不过,同中有没有异?怎样对世界史的统一性作出理论性说明?中国历史有没有变化和发展?刘家和先生在前人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以下观点:比较研究不仅要察同,从异中见同,还要辨异,从同中见异;世界历史是扬弃诸“小一”(国别史)而成“大一”(世界史)的发展过程;中国文明具有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代谢的能力;中国历史经历了发展和变化而表现出连续性的特点,因此而成为世界史有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这些观点是迄今为止中国学者对黑格尔的挑战作出的最有理论意义的回应。
    教育论坛
    大学治理的心理基础:心智模式与集体思维
    周作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2):  23-37. 
    摘要 ( 498 )   PDF (2703KB) ( 3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心智模式和思维风格在治理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将个体心智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联系起来,从大学的组织特性切入,探寻大学治理的心理基础,是寻求对现实治理问题的解释,以期获得解决方案的有益尝试。具体做法是通过引入内部他人和外部他人以及知的错觉的观察视角,将乔哈里窗、集体思维模式和组织决策加以整合,将对话与共识度作为两个维度建立坐标,形成四大类集体思维模式:防卫型(低对话-低共识)、放任型(高对话-低共识)、专断型(低对话-高共识)、高效型(高对话-高共识)。四种类型在特定大学都只存在一定的“影子”,不能完全一对一匹配。不过其中的“高效型决策模式”因为承认并且有意识消除错觉,正视并且吸收分歧意见的合理成分,直面并且充分利用冲突的积极力量,保证各种声音都能自由发出并被认真听取,最后形成特定内外部情境下的最佳方案,因而是建立在个体心智模式基础上集体决策的最理想的类型,也是大学决策最值得追求的理想类型。
    更多的教育投入能带来更好的教育吗?
    成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2):  38-51. 
    摘要 ( 561 )   PDF (3471KB) ( 4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期盼“更好的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长期以来,政府教育投入不足一直被认为是教育不够好的主要原因,但政策实践和理论研究并没有发现仅靠增加教育投入就能带来更好的教育,这可能意味着,教育投入结构及其使用组织和管理也非常重要。从深入剖析教育的基本功能入手,并在区分教育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经验研究表明:第一,教育投入多的区域并不一定能有更好的教育。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聚集的地区由于承载力不足,带来学校规模小、效益低等问题;而农村或偏远地区人口分散、空间距离远,承载力过剩,导致教育供给成本高,且浪费严重。对此,在政策选择上一方面应着力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严格限制城市规模,匹配性地限制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在校学生数量,从而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另一方面,应积极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完善人口转移机制。第二,从教育投入的结构来看,要想获得“更好的教育”,办学条件的影响最大,这也反映出新时代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进入到新阶段,办学条件标准“一刀切”,但执行中弹性太大,优质学校达标困难。为此应加快研究制定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因地制宜,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保证小规模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切实加强可移动的和对教育质量贡献度大的资源配置,保证必要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第三,教育的产出是多方面、综合性的,现实中甚至会出现不同产出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清晰判断“更好的教育”需要哪类教育产出。研究发现,要想获得“更好的教育”,与教育产出的经济效益相比,社会效益更为重要——这主要表现在学校的服务半径和所提供的学位数方面。由于低龄儿童的特殊性,义务教育规定就近入学,就近入学凸显了学校服务半径和学位数的重要性。虽然两基达标解决了人人有学上的问题,但随着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日益明显,如何让老百姓就近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取决于合理的划片,而合理的划片有赖学校的服务半径和学校提供学位的能力。
    心理研究
    核心素养框架下科学素养的内涵与结构
    王泉泉,魏铭,刘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2):  52-58. 
    摘要 ( 1590 )   PDF (900KB) ( 7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科学素养是培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国民的重要基础,是个人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成分。本文以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为指导,通过对科学素养内涵与结构的历史梳理及国际比较研究,提炼出核心素养视域下科学素养内涵的整体性、发展性、情境性、时代性等四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科学素养结构中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能力、科学探究三大关键成分。在我国核心素养课程改革中,科学素养的培养应从系统把握科学素养内涵与结构入手,高度重视批判质疑能力的培养,积极寻求有效的科学探究教育模式,同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与文化的科学素养评价机制。
    信息素养内涵与结构的国际比较
    明桦,林众,罗蕾,黄四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2):  59-65. 
    摘要 ( 643 )   PDF (930KB) ( 6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信息素养是个人成功适应信息化社会和实现自我发展的关键成分,所以各国际组织和国家均将信息素养遴选为核心素养框架中的重要指标和关键成分。信息素养也是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系统梳理信息素养内涵的历史演变和核心素养框架中信息素养内涵与结构的国际比较,我们归纳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并从中提炼出综合性、过程性、工具性和批评性四个主要特征,同时发现信息素养结构注重综合表现、基于问题解决的创新和与评价体系之间对接的国际共识。在我国课程改革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应注重建构具有时代特征的信息素养内涵与结构,开发基于现实生活情境的主题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健康素养的内涵与评价
    贾绪计,王庆瑾,李雅倩,王一涵,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2):  66-72. 
    摘要 ( 1212 )   PDF (839KB) ( 7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健康是人首要和珍贵的财富,实现健康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是保障人全面发展的必备素养,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是体现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的重要素养。健康素养具有综合性、层次性、互动性、终身性和目的性等特点。基于健康素养的不同界定,国际上开发了大量的以成年人为对象的健康素养评价工具。国际上的健康素养研究为我国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应准确理解和把握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内涵,开发完善我国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评价体系,高度重视沟通性和批判性健康素养的培养。
    论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财经素养教育
    苏凇,黄四林,张红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2):  73-78. 
    摘要 ( 716 )   PDF (1169KB) ( 6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财经信息进行理性分析和决策成为当今社会个体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核心能力。以培养该能力为核心的财经素养教育已成为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热点之一。本文从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创新素养出发,对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下的财经素养教育定位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财经素养教育是发展实践创新素养的有效载体,同时,实践创新素养的培养要求也为财经素养教育提供了发展方向。本文归纳总结了财经素养的发展沿革、基本内涵和特征,提出了系统的财经素养整合理论框架。并结合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方向,提出财经素养教育的实施建议。
    语言文字
    上古汉语虚词溯源与转语平行互证法——以九组常见虚词为例
    郭燕妮,黄易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2):  79-90. 
    摘要 ( 657 )   PDF (1658KB) ( 6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戴震《转语二十章序》取虚词为例,按照意义和古音两条系联标准,用平行互证的方法重点证明了上古时地音变的一种类型——“位同”,即发音部位发生了演变而发音方法保持不变。在“义同”的前提下,这种平行互证法可以证明上古发生过规律性音变、字形也发生过相应改变的虚词同源词。平行互证法是一种科学的、具有严密的推理逻辑的方法,戴震的平行互证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证明逻辑。运用戴震的这种方法和结论对九组常用虚词的语源和声转渠道的规律性进行探讨,发现上古汉语虚词的声纽相通渠道主要有泥匣相转、泥喻相转、匣/疑与喻相转,韵转渠道主要有鱼之相转、歌鱼相转、歌通过鱼与之相转。
    《诗经》叠音词的同源关系及其义通原理
    叶冬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2):  91-102. 
    摘要 ( 862 )   PDF (1558KB) ( 5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形容状貌特征的叠音词,突显词义特点,增强声音形式,有助于词源关系研究。《诗经》运用大量叠音词,是集中探讨叠音词的意义和词源关系的理想材料。以叠音词的意义特点和声音形式为衡量标准,我们可以对同一感觉范畴的叠音同源词进行初度系联;在同一感觉范畴内,可以根据由客观规律决定的意义相通关系,对初度系联的结果进行二度系联;不同感觉范畴内的意义,由于“通感”而发生意义联系,可据此进行三度系联。根据系联的结果,归纳叠音词的一些特点和规律:一,各感觉范畴之间,视、听范畴的词占绝大多数;二,叠音词主要表现在对量度、光度、长度和状态(气势)的形容;三,量度和状态(气势)的词多于光度和长度的词,反映诗人对数量和气势的特别感受和重视;四,听、触和味、嗅范畴的词,与视觉范畴的通感,首先都与数量意义相通,而不是与光度、长度相通。这说明,视、听、触和味、嗅的感知,对其量度的感受。从词源学的感知机制看,义通和通感的发生,当是语言发生之初心理感受的相同,而不是词语发生之后的比喻或映射。
    汉语方言语音差异的量化模型
    陈六君,孙如月,刘艳,陈家伟,李志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2):  103-110. 
    摘要 ( 616 )   PDF (2499KB) ( 7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汉语方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音上,可以通过计算多个汉字在不同地区的发音差异得到。汉字的音节可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声母一般是辅音或零声母,可以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4个维度描述其特征;韵母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组成,其中的元音特征从舌位高低、舌位前后和唇圆度3个角度刻画;声调用五度标记法表示,这样就建立了用21个特征刻画一个汉字音节的量化模型。对42个代表点之间语音差异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史学前沿
    桓谭的学术立场与政治个性
    李振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2):  111-128. 
    摘要 ( 504 )   PDF (3874KB) ( 6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桓谭从古文经的学术立场出发,引申出对谶纬符命之学的思想批判,并以此选择对现实政治的态度。从他与王莽的合作到分裂,以至利用《新论》对王莽进行批判,他在东汉前期对光武帝“天下事以图谶决之”的公然反对,都可以看出他是从古文经立场和对谶纬符命之学的否定出发的,学术立场决定了他的政治个性。在和同时代其他经学大家刘歆、贾逵等人的比较中,桓谭对学术真理的追求和持守,显得特别突出。在皇权专制时代,能不屈服于专制君主的淫威,始终如一地坚守学术立场,是桓谭最可宝贵的品格。
    试论1917—1918年山西的警政改革
    原喜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2):  129-137. 
    摘要 ( 640 )   PDF (1485KB) ( 6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般认为,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后期,全国许多地区匪患严重,山西却较轻。原因是什么?以往学界尚无实质性研究。本项研究发现,这与山西实行了较有成效的警政改革有关。20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后期,北洋政府在全国开展整顿警务的活动,以稳定社会秩序,在此大背景下,1917—1918年,掌握了山西省政的阎锡山集团积极推行警政体系改革。改革的具体措施如下:其一,完善警政机构,组织基本警政网络;完善现代乡村警政体系,构建富有山西特色的“警政模式”。其二,举办警察传习所、警察教练所和基层警士教练所,以培养社会急需之警材。其三,划一警察饷项,推行警察储金计划,特别是实施警察造林储金计划,最引人注目。山西警政改革增强了警察在村治中的参与度,健全了城乡二元结构的警察执法体系,延伸了国家对乡村的控制权,具有一定的民本色彩。不过,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改革是在官治模式下运行的,且因连年战事,难免有“遂至松懈”的结果。
    哲学反思
    两种“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张涛,陶富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2):  138-145. 
    摘要 ( 666 )   PDF (1134KB) ( 5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马尔库塞和科西克的“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是会通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两种典型理论形态。虽然其各自的理论表述不同,却都是通过对教条的马克思主义和海德格尔空洞存在的双向反思,在海德格尔生存论的地基上融合马克思的对象性活动、异化劳动等理论,追寻一种能够超越二元分立的具体哲学,建构感性存在论,这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然而,由于两种“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仍以海德格尔生存论为主导原则,因此无法克服以意识内在性为基本建制的现代形而上学。应在对两种“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反思中,转向马克思感性、对象性原理的原则高度,以开启出切中社会现实的、更广阔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空间。
    经济管理
    土地财政是公共品供给结构失衡的真正推手吗?
    颜燕,王蒙,张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2):  146-157. 
    摘要 ( 442 )   PDF (1441KB) ( 5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地方公共品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提升辖区居民福利的重要保障,也是地方政府发挥职能的重要抓手。然而,与基础设施等经济性公共品供给快速发展相比,我国教育、医疗等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远远不足。地方公共品供给结构的经济偏向,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会导致民生类公共品供给不足,进而影响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另一方面还将导致居民储蓄率升高,消费比重下降,不利于消费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土地财政作为城市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导致经济性公共品供给偏向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进行深入的逻辑分析就能发现,“土地财政”仅仅是地方政府提供公共品的主要资金来源,激励机制可能才是导致公共品供给结构失衡这一政府行为的最根本原因,因此探讨不同激励水平下土地财政对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理解,从政府官员及其激励出发,利用2004-2013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官员年龄、学历、任期和来源地等不同特征所引致的晋升激励差异下土地财政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对地方经济性公共品供给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非经济性公共品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或没有影响。土地财政对公共品供给的作用随所在地官员特征呈现出差异,年龄较小、任期较短、学历较高和本省来源等晋升预期更强的官员辖区内,土地财政对经济性公共品供给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上述结论意味着,地方官员晋升激励在土地财政与公共品供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重构激励是优化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政府需弱化对经济增速的考核,加大民生类指标的权重,引导土地财政支出向教育、医疗等民生类公共品倾斜,从而促进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读书札记
    《春秋》经文“皆左氏义长”说驳议——“火灾”经文的三传比较
    余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2):  158-160. 
    摘要 ( 547 )   PDF (373KB) ( 5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