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今天是
本期目录
2018年 第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7-25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法治观下城市山体保护法制创新——以三亚市为例
    杜群, 杜殿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4):  5-14. 
    摘要 ( 30 )   PDF (1942KB) ( 4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习近平阐述了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新时代生态法治观。这一新的法治观不仅是一种认识论、方法论,更是一种实践论。作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山体是重要的国土空间资源,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多元功能。根据对三亚市山体保护的经济动因的分析,发现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兴起推动了城市国土空间利用向山体挺进,导致山体资源不合理利用与城市生态功能失调。目前我国各类资源立法按照水、林、地、矿产等环境因子对山体进行类别化保护,缺乏整体性理念和法律实施的针对性,法律管制严重失灵。在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法治观指导下,三亚市首批地方性法规之一的《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2016)创新了山体保护法律体制机制,即坚持山体资源开发与山体空间和功能保护相协调的立法原则、建立统一的山体保护管理体制、实行山体资源的共管共治共享,通过立法调整了山体保护与山体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山体资源保护专门立法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法治观的有力践行,为我国其他浅丘地区城市山体保护立法和法律制度创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教育论坛
    1949—1976年中国乡村教师的补充任用——基于口述史的研究
    胡艳, 郑新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4):  15-25. 
    摘要 ( 535 )   PDF (1609KB) ( 7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49—1976年,中国乡村学校在校生人数快速增长,1976年全国乡村小学、初中、高中的入学学生分别以几倍、十几倍和几十倍的数字高于开始有统计资料的1962年。这种情况,没有大批教师的补充和任用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当时究竟采取了什么办法满足乡村教师队伍急剧扩充的需要呢?除了少量政府文件,很难找到相关文字资料,也没有研究成果可供参考。有鉴于此,口述史研究就成了弥补这一不足的好办法。本课题的研究者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46位有代表性的乡村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口述资料,结合国家教育政策,发现,当时是采取政府配给和乡村自聘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乡村教师的补充任用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国家政策,把大批本地生长、出身不同、学历不一、水平参差的人员补充到教学第一线。这种方法造就了一批热爱教育、热爱乡村、师德高尚、锐意进取的乡村教师队伍,为乡村教育、文化、社会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今天新时代的乡村教育来说,历史上作为权宜之计的乡村教师补充任用办法,是值得借用的一面镜子。
    心理研究
    回流对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实证检验
    黎煦, 朱志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4):  26-38. 
    摘要 ( 628 )   PDF (1571KB) ( 6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当前的户籍制度和城市教育政策下,回流现象在农村流动儿童中普遍存在。根据2015年河北和四川两省五县13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研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首次从经验上分析儿童生命历程早期的回流经历对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经历会对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造成回流儿童的抑郁风险增大,同时降低了他们的自尊和抗逆力水平。相比而言,短期随迁儿童一旦发生回流将面临更高的抑郁风险,而随着回流时间的延长,回流儿童的自尊和抗逆力将得到改善,但他们的抑郁风险仍无法自然缓解,必须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初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来自城市和农村成长环境的“双重排斥”是造成回流儿童的心理健康恶化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行为自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刘艳, 蒋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4):  39-49. 
    摘要 ( 615 )   PDF (1565KB) ( 7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行为自主指个体在生活中可以不依赖他人,独立作出各种决策并加以执行的能力,是个人自主的重要体现。青少年行为自主的研究源于精神分析理论,当代学者沿袭对青少年自主内涵的界定,并结合社会认知理论发展出基于家庭决策方式的测评工具。行为自主的发展轨迹、影响因素以及与心理社会功能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三个焦点。具体而言,青少年行为自主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但各领域并不完全同步;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出生顺序、文化背景是相关的影响因素;行为自主与心理社会功能的具体关系尚不明晰,可能受自主获得时间、决策方式的动机类型、事务领域、文化环境的调节。未来应开发更有效的行为自主测量方法,揭示其发展机制,拓展考察其他相关因素,并深入反思行为自主与心理社会功能的复杂关系。
    民俗新探
    文化自愈机制及其中国实践
    张举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4):  50-60. 
    摘要 ( 577 )   PDF (1572KB) ( 4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类文化的发生与发展以及传承或消亡,是否有其内在逻辑?那些持续下来的文化是否存在应对危机的自愈机制,从而得到再发展的生命力?其特有的文化根基是什么?对此,一个符合其发生和发展逻辑的答案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其独特的文化自愈机制,其论据就是日常生活所体现的核心信仰与价值观体系,表现为基于共同的传统生活方式的“民俗认同”行为。中国文化的文化自愈机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她的历史实践证明,多元一体的传统文化在其历史和内部的各“族”认同问题,往往是以“民俗认同”来达成的,否则便陷入由外来的“种族”和“民族”概念所导致的“魔圈”困境。近现代中国精英们在困惑中寻求“救国”与“自愈”时,引进了西方的“民族”与“民族主义”等概念,试图以西方现代话语来阐释中国的历史,解决现实问题。但是,它们不但没有缓解中国的社会矛盾,反而加重了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冲突。这是因为,这些概念的西方意识形态背景对于解释西方问题是有效的,但对于解决具有独特历史与文化以及多民族共存的中国问题往往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当中国文化在近代历史上陷入危机时。只有当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回归其根,认同其传统文化之根,这个文化才会获得真正的文化自信,达到文化自愈、持续发展,创造出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
    传统工艺的传承特质与自愈机制
    朱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4):  61-68. 
    摘要 ( 627 )   PDF (1503KB) ( 6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统工艺的传承是在文化逻辑支配下大浪淘沙式的动态传承,其传承特质由核心符号和随机符号组成。核心符号是必须坚守的传统工艺的核心技艺部分,体现为工艺的本质特征、评价体系与价值观及其生命力。随机符号是传统工艺可以变异和革新的部分,体现为工艺技术的有效性和功利性以及在时代发展中的适应性。获得两种符号协调发展的传统工艺表现为坚守传统与发展创新相结合的积极传承模式。非遗传承与保护一方面要做好断裂或失传的传统工艺的保存、记录等抢救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其衍生产品的研发。同时,要树立中华文化的自信心,相信传统文化“自愈机制”在适当时机下可能被激发并发挥作用,某些断裂的传统工艺可能重新活化,并回归社会生活。
    城市日常生活实践的自愈与回归——民俗传承变迁路径的第四种解释
    鞠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4):  69-76. 
    摘要 ( 737 )   PDF (1769KB) ( 4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讨论近几十年来中国民俗的传承与变迁路径时,民俗学者的解释主要可以归纳为适应论、复兴/延续论与革命论三种。这三种理论均从民俗事象和历时变化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属于历史研究的范畴,但无法解释互联网时代的“新民俗”符合明清时期“旧传统”的现象。在这种二维分析框架之外,使用结构分析的新方法,发现互联网经济中的DT模式与北京旧日会馆、“大众点评网”与《帝都岁时纪胜》中的“皇都品汇”在内在机制上一致,都是基于高度分工与消费社会的城市日常生活方式在文化上的表现。这种现象不是某一种民俗事象的适应、复兴/延续或革命,而是民俗自愈机制在压力解除后的自然选择,导致内在机制一致的不同民俗事象反复出现。这就是民俗传承变迁路径的第四种解释——自愈论。
    史学前沿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心态
    郑师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4):  77-93. 
    摘要 ( 561 )   PDF (1692KB) ( 6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1927—1932),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心态是以社会精神领袖自居,却又不免“恐共”的心理,所以,他们对国民党政权的抨击,常常陷入“投鼠忌器”的两难境地。九一八事件后,面对中国政治生态的改变,他们的政治心态也不得不加以调整:对于国民党,由不满趋向公开合作;对于共产党,则由“恐共”趋向“挺共”,即主张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化。这种调整,过去多被斥为投靠国民党反动政权。时至今日,这个评论有失简单化。平心而论,这些人走向“挺共”,既是民族大义感召的结果,也反映了他们虽舍弃了原有的浪漫,但在相当程度上仍保留有自己独立的政治品格、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至于他们主张开放党禁、国共联手,这本身就是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打击,也是对此前针对共产党的污名化宣传的有力否定。这一切为后来国共实现二度合作,共御国难,作了重要的铺垫,这一点必须予以肯定。
    黄元蔚家书所见康梁活动史迹
    马忠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4):  94-101. 
    摘要 ( 617 )   PDF (1589KB) ( 6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民国初年北京政府官员、广东南海人黄元蔚是戊戌维新志士康广仁之婿。这种特殊身份使得他与康有为、梁启超、陈昭常乃至其他粤籍名流具有非同一般的关系。现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一批黄元蔚致其妻康同荷的家书,对1913年至1916年前后的北京政局内幕及康、梁等粤籍人士的活动有不少记述,有助于丰富人们对北洋时期政治生态的直观感受,深化对民初党派政治斗争的认识;所存康有为三封亲笔信函,也是了解保皇会时期康氏思想的珍贵文献。
    哲学反思
    维特根斯坦中期哲学证实观的批判性考察
    梁小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4):  102-109. 
    摘要 ( 591 )   PDF (1579KB) ( 3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如何看待维特根斯坦的证实思想在其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这是近些年来研究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一个必要论题。要想有效地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学者看待证实思想的多重角度——包括与前期哲学的关系、所处的中期哲学的特点以及证实思想作为一种意义理论的角度——对国外研究资料作出相应的概括与综述,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沿着这条途径,可以发现证实思想有不同于前后期哲学的思想特点:其一,证实思想通过语言与实在的关系形成了对前期哲学的批判;其二,证实思想随着中期哲学的变化而不断动摇,展现出中期哲学的思想形态之间的纵横交错;其三,证实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联系了证实方法与语句意义,区分于维也纳小组对语句意义确定方式的理解。这项研究表明,学者们对证实思想解释角度的差别,恰恰折射出他们对维特根斯坦中期哲学的不同理解;证实思想虽然因内容上的动摇和对中期哲学阶段的依附,在踏上后期哲学的道路上终被放弃。尽管如此,对于维特根斯坦中期哲学甚至整体哲学的理解,这段历程又是不可或缺的。
    作为逻辑与感知的世界
    韩松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4):  110-117. 
    摘要 ( 610 )   PDF (1820KB) ( 5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理论哲学的自然同实践哲学的自由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对这一问题,人们通常采取的解决方式往往不能诠释自然与自由的关系,因而总还会面临自然与自由之间的分离。如果通过逻辑构成世界的可能性证明以及世界还原为逻辑的证明,就会得出这样的认识:逻辑是构成世界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且这个世界是被逻辑图式决定着的。再以佛教缘起性空的思想为契机,就可说明事物概念并不存在于事物自身之中,而是由人们的感知得出的纯概念的对象,它仅仅表现在语言上。作为事物概念的延伸,运用心理学哲学再作一系列论证,就可说明自由也只是人们感知得到的概念,因而自由感就是自由的实质,并且在感知的限度内自由是有意义的。由此,通过把自由概念还原为作为自然实质的自由感,就实现了从理论哲学的自然向实践哲学的自由的过渡。
    仁本体及其特点研究
    彭玲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4):  118-124. 
    摘要 ( 621 )   PDF (1581KB) ( 4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仁本体”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与世界圆融一体的终极根据,具有创生性、非现成性和关系性等特征。首先,“仁本体”是宇宙生生不息、大化流行的始源,具有创生性;其次,“仁本体”不是僵化不变的现成实体,而要通过锲而不舍的人生实践去澄明开显,具有非现成性;再次,“仁本体”是宇宙万物共生的整体,指涉着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的一体关系,具有关系性。
    美善相乐:生命哲学视域下的荀子乐论精神
    王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4):  125-131. 
    摘要 ( 777 )   PDF (1590KB) ( 7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儒家思想出自周代礼乐文明的孕育,故自孔子而始,儒家即以礼乐治世为理想。然而,社会层面的道德教化须得通过个体层面的变化方可收其成效。就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早期儒学最初对乐之于个体生命的作用机理并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这一问题在道家(特别是庄子)的批评之下得到了放大,刺激和促使早期儒家在生命哲学的语境之下对乐做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进而发展出一套以乐成德的修养论,而以荀子乐论为典范。荀子乐论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能够正视人的自然生命,肯定感性欲望的合理满足之于道德修养的积极意义。因此,荀子并不以消除感性情欲为目标,而是寻求感性情欲在道德理性节制之下的合理实现。如此,在生命哲学的意义上,道德理性以自然生命力为基础而不致枯槁,自然生命力在道德理性的节制之下得遂其长而不致泛滥,自然生命与道德生命相互成就(“美善相乐”),从而在一种完整的意义上实现了人的繁荣(human flouring),而荀子乐论的精神也正在于此。
    经济管理
    农村劳动力外出是否有利留守家庭持久脱贫?——基于贫困脆弱性方法的实证分析
    高若晨, 李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4):  132-140. 
    摘要 ( 588 )   PDF (1582KB) ( 5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而分析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影响,对回答好按期实现脱贫目标这一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贫困脆弱性方法能够对贫困人口脱贫与非贫困人口返贫共同进行描述,克服了传统研究方法中只关注当期收入(消费)贫困问题的缺点;另一方面,研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家庭的影响能够帮助扶贫工作更好地借助农村人口的内生动力,提高扶贫的效率。为了控制劳动力禀赋差异导致的误判,研究中利用了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倍差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贫困线标准下(1美元、1.25美元和2美元),劳动力外出都能显著降低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该结论对于暂时性贫困人群、慢性贫困人群和全体样本都成立,具有稳健性。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村家庭持久脱贫,充分利用农村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党和政府应该将有序引导农村劳动力流动作为扶贫规划的重要内容,积极为农村劳动力提高人力资本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为外出务工劳动力提供适宜的社会保障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繁荣。
    医疗保险全覆盖对抑制因病致贫返贫的政策效应
    谢远涛, 杨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4):  141-156. 
    摘要 ( 959 )   PDF (1592KB) ( 10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需要回答“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以及“怎么进行针对性帮扶”等难题。阐述第一个问题需要从绝对贫困的定义过渡到发展贫困;阐述第二个问题需要从经济贫困和能力贫困的根源剖析;健康扶贫已经跳出了传统经济贫困的思路,靶向致贫原因,能更好地针对“如何扶贫”提出实施策略。其中,医疗保险制度是健康扶贫的重要抓手,但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在多大程度上助力了“精准扶贫”、“健康扶贫”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实证来支撑。以发展贫困为被解释变量,以经济和能力因素为解释变量,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11年追访数据所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推行医疗保险全覆盖,对于抑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良好的政策效应;“是否有医疗保险”本身对于贫穷的效应显著为正,拥有医疗保险、医疗保险保费开支使得隐藏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显现出来,出现对于贫困的直接效应为正的假象,但综合效果仍然有利于降低贫困;同时,家庭成员的年龄、受教育年限、文化程度、既往病史、疾病类型、疾病程度等变量是影响贫困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建议在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之后,应该适当向特殊病种进行倾斜,提高报销比例;通过扶智来扶贫,以实现在更大范围内消除贫困;重视商业健康保险的重要支撑作用,在政策方面适度倾斜,缓解“税延型”、“税优型”健康保险政策的阻力和压力,通过保单抵押贷款等金融保险创新,抑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保险精准扶贫”、“健康扶贫”。
    读书札记
    奥古斯都的统治与贺拉斯的神话诗歌
    岳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4):  157-160. 
    摘要 ( 621 )   PDF (1525KB) ( 4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奥古斯都时代的文学作品究竟和当时的罗马政治有怎样的关联?从当时最主流的文学形式——诗歌中寻找答案是不可回避的研究路径。贺拉斯是当时最著名的罗马诗人之一,他曾是奥古斯都的御用诗人,他的神话诗歌非常集中地反映了奥古斯都时代的政治状况。作为诗神的祭司,贺拉斯认为无论从罗马的宗教传统还是希腊的文学传统来寻找依据,神话诗歌都远胜史诗。在神话诗歌中,贺拉斯歌颂奥古斯都的军事武功、帮助奥古斯都与元老院争夺政治权力、反对不利于保持政治稳定的迁都计划、清明风尚习俗,讽刺拜金主义和宣扬坚毅美德。贺拉斯的神话诗歌有一种能够启迪罗马人心灵的力量,在维护奥古斯都政权稳定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