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本友、金莉、赵伶俐,2012:《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现状与启示》,《复旦教育论坛》第3期。 丛亮,2017:《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第12期。 方光罗,2008:《坚持“四个互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国高教研究》第1期。 冯晖、王奇,2013:《高等教育分类评估的若干问题》,《高教发展与评估》第1期。 甘霖,2003:《论大学生素质拓展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中国青年研究》第3期。 甘霖、熊建生,2014:《两大课堂协同育人初探》,《中国高校科技》第4期。 甘容辉、何高大,2015:《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中国电化教育》第11期。 李志义,2014:《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中国大学教学》第4期。 刘金松,2018:《数据治理:高等教育治理工具转型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第12期。 刘妍,2009:《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培育创新型人才》,《思想教育研究》第6期。 陆岸,2014:《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再思考——以“第二课堂”学生工作手段创新为视角》,《河北法学》第9期。 马莉萍、管清天,2016:《院校层次与学生能力增值评价——基于全国85所高校学生调查的实证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第1期。 南旭光,2016:《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循数治理”解析及实现路径》,《中国电化教育》第8期。 潘小俪、刘晓东,2009:《创新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促进高校共青团工作转型——以北京科技大学共青团“六给模式”为例》,《思想教育研究》第6期。 任一明、贾同,2016:《论大数据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相互作用》,《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任兆璋、范闽,2005:《中国教育质量与收益率的微观计量分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9期。 孙睿君、沈若萌、管浏斯,2012:《大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第9期。 孙汭睿、丁小浩,2010:《大学生课外参与与投入的适度性研究》,《大学教育科学》第6期。 孙志伟、李小平,2018:《系统整合视角下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第11期。 王心言、李志宏,2011:《印度高等教育评估新方案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高等教育》第10期。 王宇波,2012:《第二课堂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理论战线》第4期。 魏顺平,2013:《学习分析技术:挖掘大数据时代下教育数据的价值》,《现代教育技术》第2期。 魏星、于德弘,2005:《我国本科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和美国院校鉴定标准的比较》,《现代教育科学》第2期。 夏科家、陈郭华、钱海红,2003:《“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复旦》,《中国青年研究》第7期。 肖兴安、陈敏,2009:《我国本科教学评估政策的历史演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 杨文阳、于晓,2018:《大数据和学习分析在高校混合学习环境中的应用机理探究》,《高校教育管理》第3期。 张倩、岳昌君,2009:《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学生满意度》,《中国高教研究》第11期。 张建功、杨怡斐、杨诚、刘源,2014:《美国高等教育学生学习成果评估标准比较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第4期。 张秋山、李维意、刘培培、辛欣,2006:《大学生“两个课堂”学习情况调查》,《当代青年研究》第4期。 张旭晨,2004:《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载体——“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述评》,《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期。 张志英,2005:《对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分析与思考》,《中国管理科学》第2期。 钟秉林、周海涛,2009:《国际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发展的新特点、影响及启示》,《高等教育研究》第1期。 Pascarella,Ernest T.,2006,“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 Ten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47(5):508-520. Pascarella,Ernest T.and Terenzini,Patrick T.,1991,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San Francisco:Jossey-Bass. Tinto,V. and Pusser,B.,2006,Moving from Theory to Action: Building a Model of Institutional Action for Student Success,Washington,DC:National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Coopera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