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培瑜.(2013).澳大利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理念及其实现.考试研究,(3),11-17. 冯成火.(2018).新高考物理“遇冷”现象探究——基于浙江省高考改革试点的实践与思考.中国高教研究,(10),29-34. 柯政.(2018).高考选考科目计分方式分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3),29-36. 阮洁卿,阮来民.(2007).法国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8),33-37. 邵光华,吴维维.(2018).新高考改革何去何从——关于新高考“选考”和“一科两考”问题的再思考.教育发展研究,38(8),19-26. 陶百强.(2015).对我国新高考方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思考与政策建议——浙江、上海2014年高考改革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商榷.中国考试,(8),27-39. 王新凤,钟秉林.(2019).新高考公平性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基于浙沪经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4),38-46. 文东茅,鲍旭明,傅攸.(2015).等级赋分对高考区分度的影响——对浙江“九校联考”数据的模拟分析.中国高教研究,(6),23-27+78. 温忠麟.(2017).新高考选考科目计分方式探讨.中国考试,(12),26-32. 辛涛.(2018).国外大学入学考试分数合成方式及其启示.中国考试,(6),31-34. 杨君.(2017).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组织形式及等级划分的思考.教育科学研究,(6),39-42. 于涵,韩宁,关丹丹,章建石,焦丽亚.(2018).关于改进新高考选考科目赋分方案的若干思考.中国高教研究,(6),48-53. 张飞彦.(2017).英国高考A-Level证书等级体系的构建与启示.教育与考试,(1),21-27+49. 章勤琼,麦克斯·斯蒂芬斯.(2015).澳大利亚“新高考”制度评析及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7),32-37. Gardner,H.E.(2008).Multiple Intelligences:New Horizons in Theory and Practice.New York:Basic boo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