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星华、姜华,2009:《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的几种理论视角》,《探索与争鸣》第1期。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李金,1994:《论社会包容力》,《理论与改革》第2期。 李升、赵静雅,2018:《特大城市聚居区青年女性流动人口的社会情绪研究——基于对北京的考察》,《青年研究》第6期。 林卡,2010:《社会质量理论:研究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2期。 孙全胜,2018:《国内外城市化道路的研究综述》,《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第3期。 孙远太,2016:《城市居民对外来人口的社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调研世界》第6期。 唐钧,2013:《城镇化的精神内核是社会包容》,《金融博览》第4期。 王俊秀,2013:《社会情绪的结构和动力机制:社会心态的视角》,《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王琳,2013:《情绪负性偏向及负情绪效价强度效应的研究综述》,《科教导刊(中旬刊)》第1期。 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等,2004:《美国地方政府》,井敏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徐道稳,2007:《公民资格理论与我国社会政策的重构》,《人文杂志》第6期。 徐延辉、龚紫钰,2018:《社会质量:欧洲议题与中国走向》,《南京社会科学》第7期。 徐延辉、罗艳萍,2014:《城市社会包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社会科学辑刊》第2期。 杨菊华,2019:《流动人口(再)市民化:理论、现实与反思》,《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2期。 叶笑云,2015:《现代国家视野中的社会包容价值探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2期。 俞可平,2000:《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俞可平,2012:《中国治理评论发刊词》,《中国治理评论》第1期。 俞可平,2018:《中国的治理改革(1978—2018)》,《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曾祥明,2019:《城乡文化融合:农民市民化的题中之义》,《中国城市报》2月4日。 赵乾坤,2013:《美国地方政府的启示》,《经济研究导刊》第35期。 Huang,Y.X.and Y.J.Luo,2006,“Temporal Course of Emotional Negativity Bias:An ERP Study”,Neuroscience Letters,398:9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