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Vol. 0 ›› Issue (4): 76-84.
郑勤华, 刘司卓
ZHENG Qinhua, LIU Sizhuo
摘要: 我国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范式转型的重要制度尝试,历经多年探索已初步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然而,其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未能充分发挥预期效能。究其原因,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涉及的政府、学校、家庭、企业、高校等利益相关主体在互动中基于有限理性做出的策略抉择,导致体系陷入低效均衡僵局。科层传导下的目标耗散、选拔失灵下的激励断裂、市场嵌入下的路径锁定以及技术伦理下的信任危机,是构成这一困境的主要成因。为此,需以“正确处理规范有序与激发活力的关系”为指引,循三重路径突破当前困局:一是构建“科层—网络”架构,通过融合规范性与灵活性激发多元主体活力;二是完善“激励相容”机制,通过升学杠杆优化评价在选拔中的应用闭环;三是推进“技术向善”治理,通过目标协同与角色规范破解路径依赖。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