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Vol. 0 ›› Issue (5): 77-85.
蔡旻旻1,2, 王书剑1,2, 陈云祥1, 张爽1,2, 刘翔平1,2
CAI Minmin1,2, WANG Shujian1,2, CHEN Yunxiang1, ZHANG Shuang1,2, LIU Xiangping1,2
摘要: 新时期教师面临的教学和管理的挑战,要求教师具备高超的心智化能力。这一能力也构成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核心素养。本文在梳理心智化概念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提出教师心智化的内涵,即教师基于和学生、家长交往的先前经历和行为模式,觉察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并在互动过程中不断反思与调整人际交往的心理过程。同时,介绍并分析了教师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侵入性、过度活跃、破坏性或具体化等伪心智化和非心智化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教师心智化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包括提升镜映能力、反思能力、学会正念教学以及加强情绪调节能力、提高抗压能力等。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