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今天是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3-2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新发展阶段绿色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韩晶, 蓝庆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2):  5-16. 
    摘要 ( 855 )   PDF (1386KB) ( 13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阶段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当前,虽然中国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快速上升态势,但是,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尚未实现完全脱钩。新发展阶段,绿色发展的动力模式、演化机理和参与维度都将有新的特征。创新成为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体系畅通与精准匹配,闭环模式与低碳减排,气候合作与绿色地球形成了绿色发展纵横结合、内外联动、协同推进的演化脉络;政府引领、企业支撑与公众参与构建起绿色发展多维共治模式。新发展阶段,推进中国绿色发展应该重点关注如下方面: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发展新动能培育;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激活绿色发展潜力;把握数字经济浪潮,引领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精准推进各区域绿色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网络;强化绿色发展中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
    “幼有所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蕴
    洪秀敏, 刘友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2):  17-28. 
    摘要 ( 1849 )   PDF (1388KB) ( 12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现“幼有所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回应民生关切、增进民生福祉的美好期待和科学构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遵循和根本目的,深刻把握发展托幼事业的时代背景,系统提出“幼有所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揭示何为“幼有所育”、为何要“幼有所育”、“幼有所育”育什么等重要理论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幼有所育”重要论述,紧抓婴幼儿家庭建设、保教人员队伍建设、育幼资金投入及托幼机构质量提升,为建设人民满意的“幼有所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出生至入小学前的婴幼儿充分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保育和教育做出不懈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瞿林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2):  29-53. 
    摘要 ( 3106 )   PDF (1908KB) ( 22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华民族是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春秋战国至秦汉皇朝是其形成时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皇朝是其发展时期,五代、辽宋夏金至元明清皇朝是其壮大、巩固时期,近代以来是其走向自觉意识和伟大复兴时期。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表明,这是一个以无可辩驳的历史实际和历史逻辑彰显于世界的伟大民族。
    导夫先路: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观念认同
    晁福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2):  54-58. 
    摘要 ( 552 )   PDF (1640KB) ( 6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中华民族形成的思想基础,诸族间的观念认同起到了导夫先路的积极作用。这些导夫先路的观念,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有了这方面的认同,诸族间才会有大体一致的是非、善恶观念,才会相互理解和交流。另一个核心观念就是作为人们精神最高主宰的天命观念,这方面观念的一致,诸族间的交往就会有走历史必由之路的坚实信念。中华民族形成过程展示了诸族所认可观念的无限活力,这是一个深刻而壮美的思想之路。
    中华文明及其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中西文明比较的视角
    杨共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2):  59-64. 
    摘要 ( 794 )   PDF (1294KB) ( 8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人类原生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具有文化根系发达、多源汇流、多元交融、开放包容等特点。“以史为师”、“以史为鉴”的中华历史意识、民族间交汇凝聚后出现的新的人文气象以及以“修身”、“自强”为重点的“自律”文化传统,不断地丰富着中华文明的内涵。长期实践中的创造与艰难探索中的发明既是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体现,更是中华文明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在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方面意义重大。
    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中华民族”观念——以杨度《金铁主义说》为核心
    李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2):  65-69. 
    摘要 ( 1050 )   PDF (1289KB) ( 6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华民族”观念是近代中华民族认同的核心环节。在梁启超论述“中华民族”的基础上,杨度从中国固有的文化民族观念出发,在《金铁主义说》中明确地将“中华民族”界定为文化民族。杨度的民族主张与持反满革命立场的章太炎、刘师培截然不同,但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完善颇为有利。在今日全球化语境下,这一建立在中华文化认同基础上的中华民族观念,显示出了强劲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研究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契合点及其当代启示——20世纪初“社会主义论战”的再审视
    李萍, 张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2):  70-77. 
    摘要 ( 698 )   PDF (1300KB) ( 8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共产党人选择并接受马克思主义有三个重要的历史契合点: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积贫积弱、民族危亡的问题,即要让多数人都过上真正“人的生活”,马克思主义为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二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社会主义”理想的契合。西学东渐以来对于西方文明批判反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内的传播以及俄国的革命实践,完整地构成了早期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契合点;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基本价值的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崇尚贵公”、“超越性、理想性气质”和“经世致用”的实践理性等基本价值,这与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共产主义理想和实践唯物主义特质,具有某种契合性。
    马克思早期人的解放思想的体系性——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为中心的考察
    杨洪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2):  78-86. 
    摘要 ( 639 )   PDF (1341KB) ( 11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化先兆的独特地位。从该文本所包含的人的解放思想的体系化建构中可见一斑。基于对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思想的吸收和超越,马克思首先将人摆脱宗教观念束缚而意识到自身独立性,进而产生解放的需要及能力,归结为人的解放的前提。尔后,他详尽剖析了人的解放的现状,即现实生活与理论生活的“时代错乱”,并在上述过程中驳斥了德国国民经济学、历史法学派的相关探讨。不仅如此,马克思还把青年黑格尔派划分为“理论实践派”、“政治实践派”,通过对这两者无法解决理论需要和实践需要之间张力的批判,寻求突破人的解放之限度的方式。最后,马克思诉诸德国市民社会各领域的分析,将哲学革命与政治实践的正确结合,落脚于哲学和无产阶级关系的准确把握,完成了对魏特林主义及“哲学共产主义”的实质性超越。
    非同一性哲学:阿多诺论把握艺术作品真理性内容的基础
    罗松涛, 陈科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2):  87-94. 
    摘要 ( 970 )   PDF (1328KB) ( 13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阿多诺将非同一性哲学思想贯穿于其批判物化现实的美学理论中。在突破观念论美学、考察艺术作品的真理性内容时,他着重阐释了真理性内容与哲学、抽象同一性与具体非同一性的关系问题,并表明艺术作品的真理性内容不同于哲学认识论所追求的形而上学真理。在批判介入艺术直接性的同时,阿多诺认为艺术能够通过模仿相对独立地介入社会,这是艺术获得真理性内容的前提。借助审美形式这一中介,阿多诺思考了艺术作品克服物化现实的可能性,并基于艺术与社会的非同一性关系,赋予艺术作品一种解放意图。
    汉语汉字研究
    训释系联焦点词的词汇语义特征与上古汉语核心词研究
    王立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2):  95-106. 
    摘要 ( 586 )   PDF (12580KB) ( 1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任何语言的词汇和词义都是成系统的。在辞书当中,词汇及其意义经过一定程度的整理和归纳,更易于呈现其内在的系统性。借助“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的训释系联功能,对《说文》等四部古代辞书中的直训材料进行多层级系联,可以更为直观、全面地呈现上古汉语词汇的复杂网络关系。其中直接系联关系词数量较多、处于训释系联图焦点位置的词,叫训释系联焦点词。这些训释系联焦点词在各辞书中的具体分布和训释角色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出不同的词汇特征,但它们都具有鲜明的核心词语义特征,即易认知性、广义性和多义性,是上古汉语核心词研究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
    汉语词汇的发展阶段及其演进机制
    王贵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2):  107-119. 
    摘要 ( 1937 )   PDF (1604KB) ( 29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汉语词汇的发展经历了单义词发展阶段、多义词发展阶段、派生词发展阶段和双音词发展阶段四个阶段。由单义词发展为多义词,其演进方式主要有词义离析、词义移植、词义延伸三种。词义离析是词义发展过程中,一个词义拆分为两个词义。词义移植是以共同特征或互有关联为依据,把新义移植到旧词中。词义延伸指词在使用过程中受搭配词语的影响延伸出新的词义。由多义词发展为派生词,其演进方式主要是语音派生和字形派生。语音派生即改变原词音节的部分音素,使原词派生出新词。字形派生可分为字形上有承继关系和没有承继关系两类。
    汉语转折复句构式的历史演变及其动态模型构拟
    郭燕妮, 刘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2):  120-128. 
    摘要 ( 619 )   PDF (2010KB) ( 11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汉语转折复句构式在其历史演变历程中共呈现出四种图式:无标记图式、单标记图式、框架匹配图式,以及后续从句标记图式。这四种图式的演变过程受到时间顺序原则、凸显原则、联系项居中原则、语篇衔接、外族语言同化等因素的制约,在以“轶出预期”为认知参照点的基础上,说话者经过不断地主观识解,利用句间标、从句标、框架匹配、后续从句标等有效配置外化心理认知过程,逐步形成新的形式语义对。在整个演变过程中,语义基础“轶出预期”作为一个常量贯穿于演变的始终,在不同变量的作用下形成不同的图式。对汉语转折复句构式演变模型的构拟有利于深化对转折复句的认识。
    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教育公益的实现
    李鸽, 朱志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2):  129-135. 
    摘要 ( 616 )   PDF (1481KB) ( 10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坚持教育公益性为原则。目前我国民众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成本过高、来自不同阶层的儿童难以获得平等的优质义务教育机会,妨碍了教育的公益性。我国教育的自身直接公益经由义务教育实现,教育的自身间接公益经由高等教育实现,教育的社会直接公益的实现则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教育能够提供的阶层流动机会数量足以引发竞争,二是竞争机会被平等提供给每一个民众。由于我国教育分流的“锦标赛”性质,优质义务教育的平等获取机会是实现教育的社会直接公益的必要条件。然而,我国在义务教育覆盖率和巩固率、民办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优质公立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保障教育公益性,需继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分类管理、降低先赋性因素对优质公立义务教育机会获取的影响、转变“锦标赛”式分流模式。
    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监测的应用与挑战
    刘浩, 刘笑笑, 辛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2):  136-142. 
    摘要 ( 977 )   PDF (1293KB) ( 12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为基础教育监测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监测中的题库建设与智能化组卷、智能化测评与诊断、智能化阅卷、智能化分析决策与评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人工智能应用于基础教育监测的背景下,当前还面临着处理教育的复杂性和算法的确定性之间的矛盾、促进智能技术与监测过程的创新融合、教育监测人才队伍的缺乏与培养等方面的挑战。为了促进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监测,未来我国在拓展多学科评估的基础上,需开发新型测评工具,构建组卷、测评、阅卷与决策的四维一体化监测体系,刻画学生个性化画像,加强各级层面的监测技术培训,促进基础教育监测结果的分析与应用。
    劳动经济研究
    中国退休人口劳动参与率为何如此之低?——兼论中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挑战与方向
    程杰, 李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2):  143-155. 
    摘要 ( 930 )   PDF (1614KB) ( 13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退休人口重返劳动力市场已成为全球老龄化进程中的一个新趋势。中国老龄化速度之快世界少有,劳动力供给持续减少,法定退休年龄偏早,但退休人口劳动参与率始终很低。较高的养老金替代率、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快速变化的劳动力需求、家庭照料负担以及不友好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共同阻碍了退休人口重返劳动力市场。挖掘老年人力资源潜力是世界各国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当前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最为行之有效的举措是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最大挑战是人力资本短板,需要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和就业友好型的劳动力市场制度。
    京师书评
    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元思考:读《林崇德文集》
    陈中永, 辛自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2):  156-160. 
    摘要 ( 440 )   PDF (1108KB) ( 8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